Search

兩艘船在河面上並肩而行,一遠一近,像是結伴同行,也可能只是陌路相逢而已吧。

想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兩艘船在河面上並肩而行,一遠一近,像是結伴同行,也可能只是陌路相逢而已吧。

想起唐詩裏我很喜歡的崔顥寫的「長干曲」:「君家何處住?妾住在橫塘。停船暫借問,或恐是同鄉?」。

「長干曲」本來就是民間樂府歌辭,有民歌不賣弄文字的素樸。橫塘在那裡?有各種不同說法。但從三國以後,橫塘就出現在詩人作品中。

唐代好幾位著名詩人都寫到橫塘,經歷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國,橫塘慢慢演變,不再只是地名,已經積累成為文學史上極富詩意的一個美麗意象。不限定是一個固定的地域,詩人創造了心靈上自由無拘束的「橫塘」。是水上的橫堤,是船隻聚集和擦肩而過的江岸。

陌生船家男女邂逅,隔船詠唱小調,歌聲悠揚,彼此調情嬉笑,船過水無痕,剩下水上餘音嫋嫋讓詩人感懷吧!,擺明是搭訕調情,橫塘女子明豔大方,問鄰船男子住哪裡,也說了自己的居處—橫塘。

人生旅途,或許難得有一次「停船暫借問」,騎著摩托車,腳踏車,或捷運相遇,擦肩而過,春光明媚,看到陌生人,情不自禁,會不會想停下來,問一聲:君家何處住?

我喜歡唐朝的詩,沒有文人的忸怩作態拐彎抹角,傳承了原野長河庶民歌聲的質樸大方。「或恐是同鄉?」,結尾這樣好,真是唐朝的雍容大氣。

走到天涯海角,我們能還保有人的單純寬闊胸懷,無所畏懼,無所顧忌,大膽跟陌生者說「或恐是同鄉」嗎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蔣勳官方粉絲團
View all posts